参考消息网9月6日报道据法国《回声报》网站9月3日报道,波音公司面临的困境、新冠疫情及其持续影响,导致全球航空制造业出现巨大产能缺口,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估计这一数字超过5000架,会对航空运输业造成持久的负面影响。
当前全球航空公司短缺5000多架飞机,相当于整个欧洲在役机队的规模。根据IATA的报告,这反映了全球航空制造业过去七年在波音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下累积的生产赤字。
IATA比较了2019年至2025年实际飞机交付量与假设全球商用飞机产量保持疫情前增长趋势应有的交付量之间差距,进而得出上述数字。
理论上,2019年至2025年,全球航空公司本应接收约16004架新飞机,但实际仅接收10720架。这意味着存在5284架的交付“缺口”,主要源于疫情期间产量暴跌及行业复苏一直步履蹒跚。
航空制造业短期内难以弥补这一缺口。IATA经济学家、报告作者马切伊·瓦尔代因警告说:“按当前交付节奏,需要六到九年才能恢复正常。”这意味着飞机短缺状况至少将持续至2031年,甚至可能延续到2034年。
这还需满足一个前提:飞机制造商最终能稳定生产节奏,在未来五年达到年均2100架的交付目标。空客和波音现在仍未恢复到2018年的生产水平(当时两家合计交付1580架)。
对各航空公司而言,飞机短缺首先制约了业务增长,导致收入损失。其次,也会阻碍机队更新,进而影响燃油消耗及二氧化碳减排进程。
瓦尔代因强调:“经历多年下降后,全球机队平均服役机龄再度回升,如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机队平均机龄从2007年的14.5年降至2018年的13年,现已反弹至15年。在持续数十年保持进步之后,全球机队燃油效率自2021年起停止增长。
尽管新一代飞机(空客A320neo、A330neo、A350及波音737Max和787)已能实现比前代机型节能15%至20%的效果,但因交付数量不足,2024年这些新机型仅占全球机队总数的26%。
雪上加霜的是,数百架新机因普惠发动机问题被迫停飞,还有一些则因零部件短缺导致维修周期无限延长。(编译/赵可心)
大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